中新網南京6月3日電(蘇宮新楊顏慈)近年來,隨著市民投資意識的提高,各類投資公司層出不窮。白銀投資、P2P理財、股權投資……與此同時,近年來各類投資騙局也呈現高發狀態。投資平臺中,就有不少不法分子混雜其中,隨時准備渾水摸魚。
6月3日,江蘇省公安廳刑偵專家揭秘白銀投資騙局:年輕美女加入各類投資群挑選目標拉人入伙、虛假信息造成虧損假象、想要撤資就采取拖延戰術……這一切,都建立在一個完全虛假的白銀投資平臺上,投資者盈虧均由公司老總『任性』決定。
年輕美女客服加群吸引投資人入伙
在朋友介紹下,江陰市民陳先生加入白銀投資平臺,短短一個多月,投入的27萬元全部虧空,而其中有23萬元竟全被用來支付交易手續費。
日前,江蘇江陰警方搗毀這一虛假白銀投資平臺,該詐騙團伙利用虛假平臺吸引眾多投資者加入,短短半年時間瘋狂斂財600多萬元。犯罪嫌疑人李某交代,他做的就是一個假平臺,投資者看到的交易數據都是假的,而他們投入的錢早就進了自己的腰包,用於支付員工工資和個人揮霍。
李某等人是如何讓投資者越陷越深?
通過對團伙成員的審訊與調查,江蘇省公安廳刑偵專家揭開了白銀投資騙局。
首先,李某等人僱傭專業客服拉人入伙。刑偵專家介紹,李某僱傭了很多年輕女孩,然後從網上買來一些比較高級別的QQ賬號,然後讓這些女孩子操作賬號,加入一些股票投資群,從中挑選目標拉入投資平臺炒白銀。
『這種方式很具迷惑性,不少投資者以為是同行,就輕信加入。』刑偵專家說,李某經營的白銀投資平臺加入十分方便,只要安裝一個客戶端就可以了,而且一開始李某總會給新進的投資者一些甜頭,所以很多人便相信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渠道。
頻繁交易、虛假信息造成虧損假象
一旦投資者的資金進入平臺,那麼賺錢還是賠錢就都是李某等人說了算了。
為了制造虧損假象,李某培訓了不少『導師』,他們主要服務於投資者,為他們的投資操作提供『指導』。
據李某交代,讓投資者虧損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頻繁交易。『交易一筆的手續費是800元,只要他們頻繁交易,收手續費就夠了。』李某說。
確實,陳先生就因為頻繁交易,不僅『虧損』,而且付出了23萬元手續費的代價。
除了頻繁交易外,李某的另一個斂財手段就是讓『導師』們散播假消息。
刑偵專家介紹,李某等人發現有大量資金進入投資平臺,或者有投資者賺錢後,便開始散播假消息。由『導師』在交易前進行『喊話』,暗示接下來的行情是大漲還是大跌。投資者一旦聽信他們的話進行操作,那麼行情往往是相反的,於是便出現大面積虧損。
警方提醒投資理財要通過正規渠道
賺了錢就將資金撤出來,這樣不就不會被騙了嗎?不少人可能有這樣的疑問。
『犯罪嫌疑人怎麼會那麼輕易讓你撤出資金呢?』刑偵專家介紹,李某確實遇到很多投資者要求撤出資金,他當然不能放跑他們,於是便采用拖延戰術。
一般,李某會讓客服經理告訴投資者,因為公司系統故障,暫時不能提現。然後在拖延的時間裡讓『導師』加大忽悠力度。等公司系統『好』了,投資者本來賺的錢也已經虧得所剩無幾了。
刑偵專家表示,近年來隨著市民投資意識的提高,各類投資公司層出不窮,其中就有不法分子混雜其中,隨時准備渾水摸魚。
在此,警方提醒廣大投資者,投資理財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,切勿輕信他人推薦,對於投資理財公司應該了解公司資質,不要盲目進入。
刑偵專家介紹,一般來說,像代理投資期貨交易都是需要金融監管部門審批的,只有取得相應的資質纔能經營。因此,市民在參與此類投資時,一定要摸清企業資質,如果對方無法提供相關資質證書,那麼很可能是虛假平臺。
『李某的虛假平臺還有一個很典型的特征,就是資金沒有交給銀行托管,而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入了個人腰包。』刑偵專家表示,如果投資者發現資金並非銀行托管,那麼基本可以認定這個投資平臺不正規,不能進入。(完)